时尚指南
撰文、编辑/王子烨
4年前,诺兰用《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证明商业大片也可以有脑子、有情怀、有回味,导演本人也因此巩固了好莱坞最红炸子鸡的位置;7年前,他则用拍摄蝙蝠侠前传系列的决定,挽回了一个超级英雄的没落。现在《蝙蝠侠前传3》全球公映,这部黑暗系列的终结篇在首映当日抛给世界一个大大的麻烦——一场震惊世界的枪击案,以及一个更大的问号——在没有超级英雄的世界,蔓延到现实中的恐怖如何解决?尼采写道:“与魔鬼搏斗者要小心自己在搏斗中也变成魔鬼。当阁下往深渊里看时,深渊也在注视着阁下。”这也许才是诺兰通过“黑暗三部曲”送给世界的警示。
影院枪击案:黑暗的力量在现实中蔓延
谁都不会怀疑,继4年前殿堂级商业片《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后,导演诺兰的《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以下简称《蝙蝠侠3》)会再次创造影史奇迹。只是谁都没料到,“奇迹”在首映的30分钟就发生了——美国科罗拉多的24岁宅男博士,打扮成小丑从银幕前走出,当所有人都以为这是首映“彩蛋”时,他开始用枪扫射观众席。这一幕让人想起《无耻混蛋》的结尾,昆汀让犹太女孩苏珊娜火烧电影院,复仇女神在火与血中狂笑。同是发生在电影院的惨剧,现实远比作品残酷,科罗拉多的“小丑”罪恶的枪弹几乎波及了整座影院,14人死亡,50多人重伤。被捕时,他没有任何反抗,只说了一句:“I’m Joker”。
Joker是《蝙蝠侠2》中的大反派,一位极端聪明又极端邪恶的变态杀手,一位将蝙蝠侠、警察局长、议员、黑帮、民众,以及整个高谭市带入黑暗的大娱乐家。张开用刀划出的笑脸,他在《蝙蝠侠2》中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台词:“Why so serious?”他的犯罪动机纯粹到极致,不要财富不要名利,他只要制造混乱,只要For Fun,他用癫狂不断触及人性最恶的底线,让人不寒而栗的同时,也被黑暗的魅力蛊惑。小丑堪称《蝙蝠侠2》乃至整个蝙蝠侠系列中最夺目的角色,甚至在整个“超级大坏蛋”世界中,他仍以清醒的神经质成为一座高峰。
对于某种最强烈的艺术来说,创作者本身就是祭品。小丑的第一个殉葬品就是他的扮演者希斯·莱杰,这位来自澳大利亚的演员甚至没来得及看到成片公映,就结束了自己28岁的生命。此前关于他的新闻是,在出演小丑时深陷其中,精神抑郁。
小丑的第二个殉葬品就是这场首映枪击。关于枪击,导演诺兰第一时间做出回应:“我不会假装自己对遇害者们有所了解,但他们昨晚是去那儿去看电影的。我相信,电影是美国最了不起的艺术形式之一。电影院就是我的家,一想到有人竟然想用暴力的野蛮行径玷污这个纯洁而又充满希望的地方,我备受打击,感到无比崩溃。”事实上,科罗拉多的枪击案更像是对整个蝙蝠侠世界的比喻:在高谭市,邪恶被用更暴力的代价清洗掉,但在现实世界中它又卷土重来,或者说一直从未消失。高谭市民尚有悲壮的英雄在千钧一发之际进行拯救,但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的蝙蝠侠化身为正义、秩序、法律或者道德,但它们能将我们救赎吗?
黑暗,及其所制造的
剧透《蝙蝠侠3》之前,我们有必要复盘一下诺兰的蝙蝠侠系列。在美国的超级英雄世界也存在丛林法则,连《复仇者联盟》这种英雄一锅烩的主意都出来了,可见大英雄的日子也不好过,战斗力稍稍下降就会被“被保护的”民众抛弃。这几年,超级英雄也开始放下身段,摒弃高大全,沾染“人”气。而所谓“人”气,说白了就是缺点,比如钢铁侠浮夸、虚荣、爱吹牛爱装样;比如地狱男孩爱生气、爱吃醋、控制不住情绪;没什么毛病的老实孩子蜘蛛侠就只能化身吊丝,追女未果,但在《蜘蛛侠3》中也腹黑了一次,成为黑蜘蛛要毁灭世界。
而蝙蝠侠呢,在诺兰的《蝙蝠侠前传1》中我们知道布鲁斯是个富家子,看到父母被黑帮杀害后他意识到,杀死父母的不是杀手而是黑暗的世道。于是他云游四海卧底黑帮,只有真正潜入到黑暗中才能对付黑暗。后来他又回到高谭市,一边接手家族企业,一边潜入黑暗打击罪恶。蝙蝠侠的出厂设定就决定了他不是一个无处发泄正义感的博爱者,不是一个被命运改造了基因的泛爱者,也不是充满舞台感热爱耍酷的富家救世主,他是个有童年阴影的不幸的人,他在救世的同时,也希望能将自己救赎。
所以,“黑暗”是诺兰构建整个蝙蝠侠世界观的核心,他通过三部曲不停地解读黑暗。诺兰最大的功劳不仅仅是构筑了“高谭”这个绝对的现实主义世界,更是在其中安插进蝙蝠侠这么一个怪异的存在,而这个“怪物”有血有肉有过去,相比国产导演动不动就说“要塑造人物”,蝙蝠侠这位虚拟人物更具真实感。
布鲁斯的个人诉求是不让父母的悲剧再重演,让高谭变成没有暴力的美好人间。在《蝙蝠侠1》中,他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重塑司法公正、警匪不再狼狈为奸。这就留给了《蝙蝠侠2》一个难题——除了循环往复的怪兽打关模式,怎么能玩得更高级?诺兰的答案是,让对手更强大,强大到可以在哲学层面与正义对垒。于是他送给世界一个小丑,小丑邪恶却自有一套缜密的逻辑,他是个怪胎,更是个无政府主义者,他无欲无求,唯一的目的就是制造混乱,我入地狱你们全家和我一起入地狱。与其说小丑是传统英雄片中的Boss,不如说他是个引线人,是那个“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的支点。他将黑帮、政府、民众各方欲望轻轻一推,就演变为整个光明世界的崩塌。《黑暗骑士》中,黑暗只是风格,它好看的基础是剧作极其扎实,不同于常规大片的三四个逆转、八九个冲突,有网友甚至写下几万字神帖,分析出了32个冲突!
到了完结篇,《黑暗骑士》的珠玉在前,连蝙蝠侠都救不了诺兰。尽管被外媒诟病“冗长”“松散”,别说超越,连齐平或者稍次的水准都没有达到,但《蝙蝠侠3》也算光荣完成收官这一任务,《帝国》杂志称:“不管你是否认为这部电影比《侠影之谜》(《蜘蛛侠前传1》)强而逊色于《黑暗骑士》,《黑暗骑士崛起》都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终结篇——史上最好的超级英雄系列的终曲。”
骑虎难下的完结篇,这个世界会好吗?
这次的故事发生在蝙蝠侠因为消失8年以后,蝙蝠侠背负着巨大的谋杀指责隐居度日。地区检察官哈维登特的死,以及被警察局长戈登神话过的英雄事迹使高谭市犯罪全面减少,高谭市复兴在望。因此布鲁斯认为自己可以继续躲在豪华大宅里,如同一头顽固的野兽,抵触着玛丽昂·歌迪亚扮演的美人的驯化。当年正是在这所大宅里,他的父母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帮助复兴高谭市,如今的布鲁斯终日拄拐行走,躲在家里自怨自艾。但一个叫贝恩的面具狂人要毁灭这座城市。面对新的威胁以及神秘贼猫女赛琳·凯尔,布鲁斯决定要让黑暗骑士再一次降临高谭市。
汤姆·哈迪饰演的反派贝恩有些悲情。在电影没上映时他就被全世界影迷吐槽“绝对不可能超越小丑”……而汤姆也不负众望,让所有小丑的影迷都可以说出老管家的那句话:我早说什么来着!就连评论界都在质疑他“咕咕噜噜听不清楚台词”。《帝国》杂志评论道:“哈迪看上去不用再化妆做特效就能演绿巨人——CG过的布鲁斯·班纳,他的表演让人非常信服‘就是这家伙,绝对可以击垮蝙蝠侠’,尤其是蝙蝠侠的身体也大不如前了……”真不知这是夸还是骂。小丑的“萌”点在于神经质,还有腹黑!在外形上,贝恩也蛮有优势,你用刀子划出笑脸,我就带着昆虫嘴口罩。可惜,一遇到需要思考的问题就完了,观众马上就发现这次的大Boss无论在头脑、心智、世界观上都没法和小丑比,倒是打斗力比较强,以胸大无脑鉴定完毕。
本次《蝙蝠侠》中,还引进了“猫女”和“新警察”两个新角色,由当红的大嘴美女安妮·海瑟薇和人气小天王?瑟夫出演。海瑟薇的猫女则很有存在感,她本身也是个“有故事”的人,亦正亦邪,在贝恩和蝙蝠侠两方摇摆。她更有一场和布鲁斯的对手戏十分出彩,唉,但是看到克里斯蒂安·贝尔,恐怕国内观众总觉得镜头反打过来会是一张玉墨的脸吧……
?瑟夫的影迷这次要爽翻了,他将一个没什么层次的热血警察演得萌点十足,成了连接布鲁斯和戈登的桥梁。他第一个发现了贝恩的阴谋,救助埋在地下的同事。在很多桥段中,他的勇敢、直觉、血性、有担当,让人不禁担心难道戈登要被干掉,编剧将接班人找好了?但在电影结束时,蝙蝠侠战车在海上爆炸后,?瑟夫最终化名为罗宾,罗宾是漫画原著中蝙蝠侠的助手,以及在华纳的新片计划中蝙蝠侠的最新一季代言人!
在《蝙蝠侠前传3》中,诺兰仍致力于展示布鲁斯如何走出童年阴影,但这创伤已经被漫画讨论了70多年,好在克里斯蒂安·贝尔的演技富有层次,少了顾影自怜。无论褒贬,诺兰的前传三部曲自此完结。电影中,蝙蝠侠又一次拯救了高谭市,哪怕代价是从此将没有“蝙蝠侠”。但诺兰通过“黑暗三部曲”留给世界的疑问却并没有得到回答——罪行的初因在哪儿?和平的代价又是什么?消灭暴力的同时是否会将暴力升级?复仇是否能够得到安静?这个世界会好吗?